2020-05-12 11:4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消费者为居家隔离囤了不少货,这也正是一窥各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最佳时机。如今回看这些“囤货清单”会发现,外国消费者热爱囤积的罐头产品,并不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产品质量早已与国际接轨
在近日由出口产品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促进联盟(“三同促进联盟”)联合中国经济网共同举办的“促进出口食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交流研讨会”上,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道,今年前两个月,我国食品农产品领域进出口总额达到341.4亿美元,同比下降0.1%。其中,出口总额达94.9亿美元,同比下降11.6%;进口总额达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5.1%。
在整体外贸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我国食品农产品领域进出口情况表现“尚可”。值得注意的是,前两个月,我国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农产品不足十种,其中包括鳕鱼、大蒜、番茄罐头、洋葱、花生、马铃薯、柑橘属水果等。罐头是其中唯一一种深加工农产品,由此可见海外市场对罐头产品的刚性需求。
“我国的罐头行业一直是典型的出口行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也是中国众多食品品类中最早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早已与国际接轨。”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介绍。
近几年,受益于行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消费者总体需求的增长,罐头行业整体发展较快,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青岛海关稽查处二级巡视员秦红介绍,我国罐头产品年出口额已从80年代末的2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50多亿美元,其中柑橘罐头占国际市场的90%,欧美日是非常重要的出口方向。
遇冷源于误解
罐头具有常温下可长期保存、开罐即食、品种多、口味多、营养全等特点,在全民抗疫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可谓是绝佳的抗疫食品。美国市场曾经推出一款应急食品叫作“世界末日罐头”,由各种罐头产品组成,足够一家四口一年的食用量。
然而,罐头产品在海外市场大受欢迎的同时,在国内市场却鲜少进入人们的餐桌。“我们小时候,罐头是高档食品,看望亲友时会带上作为礼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认为罐头是不健康的产品,成为防腐剂、不新鲜、没营养的代名词。”秦红说道。
据她介绍,罐头产品通过封口和杀菌技术实现防腐,无需添加防腐剂。在制作过程中,食品的杀菌温度比家庭烹调更能保留大部分营养,只会损失少量的热敏营养物质,且因原料新鲜更能保留营养物质。产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盐分糖分等均被控制在正常烹饪食用的范围内。
随着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出口型企业面临着产品成本增加、国外订单不稳的问题,例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造成了出口企业出口受阻的情况。
在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的当下,我国的罐头企业在出口转内销的路径上,除了要应对消费者的认知误解,还需面对缺乏品牌知名度、缺少经销渠道等问题,而这也是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
出口转内销需“苦练内功”
实际上,出口转内销并不是新鲜事物,只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加速了企业转型。出口转内销该如何转?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王新介绍,目前,我国成规模的食品企业达十几万家,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我国具有出口能力和出口资质的食品企业大概有1.3万家,长期出口到欧美、韩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合格率都在99.9%以上,同时,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国内优质供给不足、消费外溢的现象开始出现。“三同”工程的推出正是为了服务大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现阶段,‘三同’工程又有了新的定位和价值,一是帮助出口企业协同国内外两个市场,通过‘三同’工程实现内销转型;二是帮助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措施;三是支持出口企业开展“传帮带”,加快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转换。”王新说道。
在于露看来,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出口仍然是出口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是出口企业需要稳住的“基本盘”。海外广大的华人华侨是中国农产品需求的最直接力量。对于这些潜在需求,企业应有信心维护住固有市场。
在开拓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出口企业应避免同质化竞争,控制好产品价格,筑牢产品品牌,加快创新步伐。
在何继红看来,企业一定要抓住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把握消费趋势,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的普及应用,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
此前,为了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三同促进联盟开展“三同”产品对接超市保供应活动。据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楚东介绍,下一步,连锁经营协会将与“三同”企业深入对接,在商超采购时优先推广“三同”企业的产品。同时,为了提高消费者对于“三同”产品的识别度,协会将进行相关的推广活动。
上一篇:五一餐饮市场逐渐复苏 火锅企业表现很亮眼
下一篇:最后一页